大窖工的一天-pg电子试玩入口

新闻资讯
大窖工的一天

发布者: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20-09-22

大窖工的一天


回望pc时代以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行路行得很长

读书读得很慢


身处于互联网的喧嚣中

人们基本上靠惯性生活

周围有一万只手推着你

形成一致的趣味与思想


人们以为可以改善生活

然而跑得更快

遗失在路上的东西越多



奔跑的时候连衣服都不要了

最后大家在科技的驱动下

飞奔的时候,突然发现

衣服没了,鞋也没了

以为科技改善生活

结果科技带来的是996


有不少环保思想家

抨击今日的空气污染

畅想昔日的田园风光

资深图书管理员otto bettmann

编了一本《昔日美好的时光

——它们恐怖极了!》的好书

书里有一张1900年纽约大街的照片

街上铺满了马车留下的马粪

纽约市每天有5万匹马

用于支撑城市交通

出门要打“马的”

或者乘坐双层“马公交”

马粪晒干后变成马粪干

遭车轮碾压后变成马粪粉

马粪粉随风飘扬弥漫空中

百年前空气污染比今天严重

直到20世纪初 汽车出现了

马粪危机也跟着消失了


科技文明实现了

最底层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没有冰箱 就只能用食盐储存食物

没有空调 夏天要搬块门板睡家门口纳凉

今天人们对于食品安全

和商品品质的挑剔

其实都是生活标准提高造成的


如今贵州遵义董公寺的酒厂里

依旧保留着淳朴的人工生产

导览小姐姐会戏称

厂里最先进的工具

就是手推车了

不论运输粮食

还是红糟董糟都必不可少

而厂里的制曲工、大窖工、烤酒工

一份与酿酒微生物相伴的工作

一干就是几十年


姚仁强的家,距离董酒厂只有一墙之隔。他18岁进厂,如今已是三十余年。其父,1988年进董酒厂,直到62岁退休。董酒文化,在他的家庭里传承了整整两代。


三十年不换工作,一生只为一件事,这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朴实得难以想象。


站在大窖池边上,望着约莫五米高的池深,采访中的我们如履薄冰,这对于每天与窖池打交道的姚仁强,则是司空见惯。


董酒的生产工艺中,大窖池最少发酵1年半以上。封窖过程随着季节变化,夏天不到一个月,冬天则要一个月以上。


封窖后,窖内的微生物达到一定温度才会使窖泥表面产生一层肉眼可辨识的白色。这层白色细末状微生物是判断一个窖池是否封闭的重要条件。


封窖前,香槽在经过摊凉之后,混合曲药,堆放24小时之后,温度下降到可控范围,再下到大窖里,让其自行升温,此时窖工通过观测温度变化,适时踩窖


踩窖的时间早晚都会影响窖内发酵,早了达不到发酵效果,晚了温度过高有益菌会被烧坏,香味就会受到影响。踩窖的时间并不确定,四季有别,有时候会到傍晚7-8点。


封窖后的拍打亦随季节变化,夏季的拍打频率较冬季更高。每天都会有巡逻的窖工查看窖池是否产生新的裂纹,并及时修补。拍打的声音,在空荡的大窖车间里,犹如360度环绕立体声播放,清脆嘹亮,绕梁不绝。


窖池的工作能用自动化取代吗?


很难啊,传统工艺讲究人。哪些糟能用,哪些不能用,都需要手工鉴别,有鼻炎还不行,需要闻,眼神要好,不然下窖看不清。


每当被镜头扫到,姚班长便露出腼腆的笑容,而对于窖池的工艺,却是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三十年的手艺,非朝夕可以说尽。两代人的耕耘,成就董酒工艺的传承。


带着相机在厂区徒步的时候,碰见其他车间的工人,大家都很兴奋,说要上电视了,瞬间被工人们的淳朴可爱感动到。


从“逃离北上广”到“996是福报”,现代人用脚投票选择一方天地。和大城市动辄上千万的置业成本相比,遵义的方寸之间,成就了一生的如斯耕耘。


如果说科技文明带给我们的是996一周的快节奏,董酒匠人则是用三十年演绎了与酿酒微生物相伴的一生。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如此这般,还有什么酒不好喝。



guizhou dongjiu co., ltd.

关注pg电子试玩入口

联系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4006-090909
邮箱:kehufuwu@chinadongjiu.com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董公寺镇扬帆路198号
在线留言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guizhoudongjiu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4006-090909
邮箱:kehufuwu@chinadongjiu.com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董公寺镇扬帆路198号
黔icp备18002639号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guizhoudongjiu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